|
基督教中國化的必要性2016-07-22
王以諾? 1、西方基督教也經過處境化的過程 ????基督教起源于中東巴勒斯坦,與猶太教關系密切。公元一世紀開始向外傳播,特別是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后,成為羅馬的國教,使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盛行,以致最后傳遍整個歐洲。在基督教神學的發(fā)展過程中,受到希臘文化、羅馬文化相當程度的影響。在神學方面,可以從圣經中明顯看出,如約翰福音、路加福音、保羅書信等,就很清楚地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,或者可以說,為了向受希臘文化熏陶的人民傳福音而進行處境化。羅馬文化對基督教的影響也不容忽視,特別是在宗教組織方面。基督教的教會組織從一世紀起逐漸發(fā)展,至三、四世紀成型,使原屬東方猶太教傳統的基督教,蛻變演化成了今日西方模式的宗教組織。在教義方面,基督教傳至西方后,經過一千多年時間,使很多抽象的神學觀念落實成為一套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,成為可供實踐的具體宗教,順利地完成它的處境化的任務。兩千年來,西方基督教的發(fā)展從教會組織到重大節(jié)期都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。逐漸地希伯來式的基督教與希臘、羅馬以及以后歐洲的歷史文化完整地整合在一起。 2、由西方傳教士所傳來的基督教包含有西方文化的色彩,所以我們必須要剝去“西方文化的外衣”,進行“中國化” ????在西方國家經過處境化后的基督教由傳教士傳到中國,他們將整套的信仰觀念傳過來,而沒有區(qū)分何為基督教原形,何為西方文化成分,事實上也不容易區(qū)分,因此,西方傳教士所傳來的基督教是披上“西方文化外衣”的基督教,基督教在中國被很多人稱為“洋教”。佛教雖然也是從外國“進口”的,卻沒有存在這一問題,一方面是由于它在中國傳播的時間很久,另一方面,佛教在中國也確實經過了剝去“文化外衣”的過程,也就是經過中國化的過程。因此,中國教會提倡中國化,提倡“自傳”,就是為了讓我們看清現在存在于中國教會中哪些是西方文化,哪些是基督教原始教義。我們只有剝去“西方文化外衣”,才能得到真正的基督教。然后再與當代的中國思想、文化、時代精神等相結合、相適應,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在中國進行處境化神學的建設。 3、通過基督教中國化解決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沖突 ????由于思想文化、風俗習慣的不同,基督教視之為神圣的宗教禮儀,很多中國人卻難于接受,如洗禮,基督教認為是最神圣的禮儀之一,但古代的中國人看見婦女進入浸禮池,由男性牧師施行浸禮,難于接受這種“授受不親”的禮儀。反之,中國的有些風俗習慣在西方基督徒的眼中也變成了偶像崇拜。如跪拜,在中國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禮儀,在古代向皇帝跪拜,是天經地義的事;但是,對西方的外交使節(jié)來說,要他們向皇帝跪拜,是對他們極大的侮辱。至于祀天、祭祖、拜孔,更是中國基督徒所面臨的棘手的問題,雖然祀天與拜孔的禮儀現在已經不流行了,但祭祖仍然是中國人的一個很重要的民間禮儀。這些禮儀是中國人民經過幾千年的發(fā)展,而逐漸形成的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。利瑪竇對這些禮儀表示諒解,可是在他以后來華的多明我會與方濟各會的宣教士卻認為,這些禮儀是偶像崇拜,要求中國信徒必須完全棄絕,因此產生了“禮儀之爭”,康熙皇帝一怒之下,發(fā)布了禁教的命令。 ????所以中國教會的教牧人員既要把握基督教的主要教義,又要把握當代中國文化思想的精髓,來進行處境化神學的建設,以化解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沖突點,使基督教更容易為中國人所接受,使中國基督徒更和諧地與自己的同胞相處,同心同德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。 4、基督教中國化是國情、時代的需要 ????中國教會處在一個特別的國家——社會主義新中國,現在又處在一個特別的時代:改革開放、發(fā)展經濟的時代。我們國家的制度與西方國家不同,我們的國情也與他們不同,因此我們不能照搬西方基督教的神學思想。我們國家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,就要求中國教會也要建立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、與時代相適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神學思想。國家領導人也不斷地強調,要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。所以說,中國的國情、時代要求基督教在中國要“中國化”。 5、拉丁美洲、非洲、亞洲各國教會都建立了處境化的神學 拉丁美洲的教會為了使基督教與自己的處境相適應而創(chuàng)立了“解放神學”,非洲人創(chuàng)立了“黑人神學”,南朝鮮教會創(chuàng)立了“民眾神學”,菲律賓教會了“鄉(xiāng)土神學”等等。中國是世界上的人口最多的國家,又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,現在我們又有獨特的制度、獨特的國情、獨特的文化,因此我們應當有自己的處境化神學。我們有了自己的處境化神學后,既豐富了整個基督教神學的內涵,又有利于引導中國基督徒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。 6、外來的宗教、文化在中國都要經過處境化的過程 ????前面已經論到,佛教在中國經過“中國化”的過程,所以能比較好地在中國生根、發(fā)展。馬克思主義從德國傳到俄國后,也經過了“俄國化”的過程,在俄國稱之為“列寧主義”,到了中國又經過了“中國化”,成了“毛澤東思想”,在新的時代又再一次與時俱進,成了“鄧小平理論”。因此,一種外來文化、宗教要適應中國的處境,要在中國很好地發(fā)展一定要經過“中國化”。 ? 王以諾? 1、西方基督教也經過處境化的過程 ????基督教起源于中東巴勒斯坦,與猶太教關系密切。公元一世紀開始向外傳播,特別是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后,成為羅馬的國教,使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盛行,以致最后傳遍整個歐洲。在基督教神學的發(fā)展過程中,受到希臘文化、羅馬文化相當程度的影響。在神學方面,可以從圣經中明顯看出,如約翰福音、路加福音、保羅書信等,就很清楚地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,或者可以說,為了向受希臘文化熏陶的人民傳福音而進行處境化。羅馬文化對基督教的影響也不容忽視,特別是在宗教組織方面?;浇痰慕虝M織從一世紀起逐漸發(fā)展,至三、四世紀成型,使原屬東方猶太教傳統的基督教,蛻變演化成了今日西方模式的宗教組織。在教義方面,基督教傳至西方后,經過一千多年時間,使很多抽象的神學觀念落實成為一套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,成為可供實踐的具體宗教,順利地完成它的處境化的任務。兩千年來,西方基督教的發(fā)展從教會組織到重大節(jié)期都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。逐漸地希伯來式的基督教與希臘、羅馬以及以后歐洲的歷史文化完整地整合在一起。 2、由西方傳教士所傳來的基督教包含有西方文化的色彩,所以我們必須要剝去“西方文化的外衣”,進行“中國化” ????在西方國家經過處境化后的基督教由傳教士傳到中國,他們將整套的信仰觀念傳過來,而沒有區(qū)分何為基督教原形,何為西方文化成分,事實上也不容易區(qū)分,因此,西方傳教士所傳來的基督教是披上“西方文化外衣”的基督教,基督教在中國被很多人稱為“洋教”。佛教雖然也是從外國“進口”的,卻沒有存在這一問題,一方面是由于它在中國傳播的時間很久,另一方面,佛教在中國也確實經過了剝去“文化外衣”的過程,也就是經過中國化的過程。因此,中國教會提倡中國化,提倡“自傳”,就是為了讓我們看清現在存在于中國教會中哪些是西方文化,哪些是基督教原始教義。我們只有剝去“西方文化外衣”,才能得到真正的基督教。然后再與當代的中國思想、文化、時代精神等相結合、相適應,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在中國進行處境化神學的建設。 3、通過基督教中國化解決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沖突 ????由于思想文化、風俗習慣的不同,基督教視之為神圣的宗教禮儀,很多中國人卻難于接受,如洗禮,基督教認為是最神圣的禮儀之一,但古代的中國人看見婦女進入浸禮池,由男性牧師施行浸禮,難于接受這種“授受不親”的禮儀。反之,中國的有些風俗習慣在西方基督徒的眼中也變成了偶像崇拜。如跪拜,在中國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禮儀,在古代向皇帝跪拜,是天經地義的事;但是,對西方的外交使節(jié)來說,要他們向皇帝跪拜,是對他們極大的侮辱。至于祀天、祭祖、拜孔,更是中國基督徒所面臨的棘手的問題,雖然祀天與拜孔的禮儀現在已經不流行了,但祭祖仍然是中國人的一個很重要的民間禮儀。這些禮儀是中國人民經過幾千年的發(fā)展,而逐漸形成的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。利瑪竇對這些禮儀表示諒解,可是在他以后來華的多明我會與方濟各會的宣教士卻認為,這些禮儀是偶像崇拜,要求中國信徒必須完全棄絕,因此產生了“禮儀之爭”,康熙皇帝一怒之下,發(fā)布了禁教的命令。 ????所以中國教會的教牧人員既要把握基督教的主要教義,又要把握當代中國文化思想的精髓,來進行處境化神學的建設,以化解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沖突點,使基督教更容易為中國人所接受,使中國基督徒更和諧地與自己的同胞相處,同心同德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。 4、基督教中國化是國情、時代的需要 ????中國教會處在一個特別的國家——社會主義新中國,現在又處在一個特別的時代:改革開放、發(fā)展經濟的時代。我們國家的制度與西方國家不同,我們的國情也與他們不同,因此我們不能照搬西方基督教的神學思想。我們國家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,就要求中國教會也要建立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、與時代相適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神學思想。國家領導人也不斷地強調,要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。所以說,中國的國情、時代要求基督教在中國要“中國化”。 5、拉丁美洲、非洲、亞洲各國教會都建立了處境化的神學 拉丁美洲的教會為了使基督教與自己的處境相適應而創(chuàng)立了“解放神學”,非洲人創(chuàng)立了“黑人神學”,南朝鮮教會創(chuàng)立了“民眾神學”,菲律賓教會了“鄉(xiāng)土神學”等等。中國是世界上的人口最多的國家,又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,現在我們又有獨特的制度、獨特的國情、獨特的文化,因此我們應當有自己的處境化神學。我們有了自己的處境化神學后,既豐富了整個基督教神學的內涵,又有利于引導中國基督徒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。 6、外來的宗教、文化在中國都要經過處境化的過程 ????前面已經論到,佛教在中國經過“中國化”的過程,所以能比較好地在中國生根、發(fā)展。馬克思主義從德國傳到俄國后,也經過了“俄國化”的過程,在俄國稱之為“列寧主義”,到了中國又經過了“中國化”,成了“毛澤東思想”,在新的時代又再一次與時俱進,成了“鄧小平理論”。因此,一種外來文化、宗教要適應中國的處境,要在中國很好地發(fā)展一定要經過“中國化”。
|
浙江光鹽愛心基金會 | 中國基督教網站 | 金陵協和神學院 | 國家宗教事務局 |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 |華東神學院 | 廣東協和神學院 | 重慶市基督教兩會 | 湖南省基督教兩會 | 廣西基督教兩會 | 陜西省基督教兩會 | 河南省基督教兩會 | 北京市基督教兩會 | 廣東省基督教兩會 | 湖北省基督教兩會 | 四川省基督教兩會 | 內蒙古基督教兩會 | 青島基督教兩會 | 成都市基督教兩會 |
版權所有:浙江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 浙ICP備15043450號-1 管理后臺 |